慎人
分类:览·孝行览 浏览量:
六曰: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於历山,陶於河滨,钓於雷泽,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於天下,以求贤者,事利黔首,水潦川泽之湛滞壅塞可通者,禹尽为之,人也。夫汤遇桀,武遇纣,天也。汤、武修身积善为义,以忧苦於民,人也。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後免於冻馁之患。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舜自为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见尽有之也。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时使然也。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 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孔子穷於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孔子弦歌於室,颜回择菜於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於鲁,削迹於卫,伐树於宋,穷於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 “是何言也?君子达於道之谓达,穷於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於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陈、蔡之厄,於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扢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於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虞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
白话文翻译
第六种说法:功名能够大立,是天意。正因如此,若不慎重对待人为的努力,也是不行的。舜遇到尧,是天意;但舜在历山耕种、在河滨制陶、在雷泽钓鱼时,天下人都喜爱他,贤士都追随他,这是人为的努力。禹遇到舜,是天意;但禹周游天下寻求贤者,做有利于百姓的事,疏通积水堵塞的河流湖泽,这是人为的努力。商汤遇到夏桀、周武王遇到商纣王,是天意;但汤和武王修养自身、积善行义,为百姓的疾苦担忧,这是人为的努力。
舜在耕种捕鱼时,他的贤德与做天子时并无不同。他未遇时机时,与弟子们开垦土地、开发水利、编织蒲苇、结制渔网,手脚生茧不停劳作,才免于受冻挨饿的忧患。时机到来时,他登上天子之位,贤士归附,万民赞誉,男男女女都热情拥戴。舜亲自作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以此表明对天下的尽有。尽有天下时,他的贤德并未增加;一无所有时,他的贤德也未减损,这是时机使然。
百里奚未遇时机时,逃离虢国后被晋国俘虏,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他后很赏识,献给秦穆公,三天后就请求让百里奚处理国事。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却让他处理国事,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公孙枝回答:“信任贤人并任用他,是君主的英明;让位贤人而甘居其下,是臣子的忠诚。君主为明君,臣子为忠臣,国内会信服,敌国也会畏惧,谁还会有闲暇笑话呢?” 穆公于是任用百里奚,他谋划无不得当,举措必有功绩,并非他的贤德增加了。假如百里奚虽贤能却未遇到穆公,必定不会有这样的名声。如今怎么知道世上没有百里奚这样的人呢?所以君主想要寻求贤士,不可不广求人才。
孔子在陈、蔡两国间被困,七天没吃到粮食,野菜汤里连米粒都没有。宰予饿得起不来,孔子在室内弹琴歌唱,颜回在外面择菜。子路和子贡相互议论说:“夫子被鲁国驱逐,在卫国销声匿迹,在宋国遭人伐树,在陈、蔡被困。要杀夫子的人无罪,凌辱夫子的人不受禁止,夫子却依然弹琴歌舞,乐音不断,难道君子不知羞耻到这种地步吗?” 颜回无法回答,进屋告诉孔子。孔子怅然推琴,叹息道:“仲由和子贡真是见识浅陋之人。叫他们进来,我告诉他们。” 子路和子贡进来后,子贡说:“如此境地,可称得上困穷了!” 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君子通达于道才叫达,困厄于道才叫穷。如今我坚守仁义之道,遭遇乱世的祸患,这是理所应当的,怎么能叫穷呢?所以内心反省而不违背道义,面临危难而不失德操。严寒到来,霜雪降下,我因此知道松柏的茂盛。从前齐桓公在莒国得到机会,晋文公在曹国得到机会,越王在会稽得到机会。陈、蔡的困厄,对我来说或许是幸运吧!” 孔子毅然返回座位弹琴,子路兴奋地执盾起舞。子贡说:“我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 古代得道的人,困穷时快乐,显达时也快乐,所快乐的并非困穷或显达本身。道得于内心,那么困穷与显达就一样了,如同寒暑风雨的交替有序。所以许由在颍阳怡然自得,共伯在共首山悠然得志。
注释
历山、河滨、雷泽:地名,传说中舜早年劳作的地方,历山在今山东菏泽,河滨在今山东定陶,雷泽在今山东鄄城。
水潦(lǎo)川泽:水潦指积水,川泽指河流湖泽,此处指禹治水的功绩。
百里奚:春秋时贤人,原为虞国大夫,后被晋所俘,转卖至秦,助秦穆公称霸。
传鬻(yù):转卖,“传” 指辗转,“鬻” 指卖。
公孙枝:秦国大夫,向穆公举荐百里奚。
藜羹不糁(shēn):野菜汤里没有米粒,“糁” 指米粒。
憱(cù)然:怅然动容的样子。
许由:上古隐士,拒绝尧的禅让,隐居颍阳;共伯:西周共国君主,隐居共首山。
延伸阅读
《吕氏春秋・遇合》
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遇合》,以 “时机与人为结合” 为核心,通过舜、禹、百里奚、孔子的故事,阐述 “功名之立,天与人共成” 的哲学,可对照原文理解战国时期对 “天命与人力” 关系的探讨。
《孟子・告子下》
提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与文中孔子 “陈蔡之厄,于丘其幸” 的观点相呼应,体现儒家对 “困穷砺志” 的认知。
《庄子・让王》
记载许由拒禅、共伯隐居的典故,与文中 “得道者穷达一也” 的境界相通,展现道家对世俗功名的超越态度。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提出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与百里奚 “谋无不当” 的贤能形成对照,体现法家对贤才作用的重视。
相关阅读
《史记・孔子世家》
详细记载 “陈蔡绝粮” 事件,与文中孔子 “大寒知松柏” 的论述相互印证,展现儒家圣人面对困穷时的精神境界。
《贞观政要・求贤》
唐太宗谓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命房玄龄 “搜访贤哲”,实践了文中 “人主求士不可不博” 的人才观,体现治国中的用人智慧。
《菜根谭・概论》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的处世哲学,与文中 “时使然也” 的时机观对照,展现传统思想中 “蓄力待时” 的生存智慧。
《西方哲学史・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面对审判时坚守真理的态度,与孔子 “内省不疚于道” 的精神相通,展现东西方哲人对理想信念的共同坚守。
《吕氏春秋通诠・遇合》
考据学家对 “百里奚五羊之皮”“共伯得乎共首” 的史实考证,指出其与《左传》《史记》的关联,展现春秋战国时期贤士的命运与时代机遇的关系。
发表评论(人工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