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曰: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圣人去小取大。

昔荆龚王与晋厉公战於鄢陵,荆师败,龚王伤。临战,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谷操黍酒而进之,子反叱曰:“訾,退!酒也。”竖阳谷对曰:“非酒也。”子反曰:“亟退却也!”竖阳谷又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甘而不能绝於口,以醉。战既罢,龚王欲复战而谋,使召司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龚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若此,是忘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不谷无与复战矣。”於是罢师去之,斩司马子反以为戮。故竖阳谷之进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适足以杀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 “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 “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柰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而伐虢。虞公滥於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柰何其假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中山之国有厹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厹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赤章蔓枝谏曰:“诗云:‘唯则定国。’我胡以得是於智伯?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遗君。君因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弗听,有顷谏之。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赤章蔓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断毂而行,至卫七日而厹繇亡。欲钟之心胜也。欲钟之心胜,则安厹繇之说塞矣。凡听说所胜不可不审也。故太上先胜。

昌国君将五国之兵以攻齐。齐使触子将,以迎天下之兵於济上。齐王欲战,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曰:“不战,必刬若类,掘若垄!”触子苦之,欲齐军之败,於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达子又帅其馀卒以军於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於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於美唐甚多。此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白话文翻译

第二种说法:利益不能两者兼得,忠诚也不能兼顾双方。不抛弃小利,大利就无法获得;不抛弃小忠,大忠就无法实现。所以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小忠是大忠的敌人。圣人抛弃小的,求取大的。

从前楚龚王与晋厉公在鄢陵交战,楚军战败,龚王受伤。战斗正激烈时,司马子反口渴找水喝,侍仆阳谷捧着黍酒进献。子反呵斥道:“嘿,退下!这是酒!” 阳谷回答:“不是酒。” 子反说:“快退下!” 阳谷又说:“真不是酒。” 子反接过就喝了。子反天性嗜酒,酒味甘美无法停口,于是喝醉了。战斗结束后,龚王想再战并谋划,派人召司马子反,子反以心病推辞。龚王驾车去看他,进入帐篷闻到酒气就返回,说:“今日之战,我亲自受伤,所依赖的是司马,而司马却如此,这是忘记楚国的社稷,不体恤我的民众。我不再与晋交战了。” 于是收兵离去,将司马子反斩首示众。侍仆阳谷进酒,并非想让子反喝醉,他内心是出于忠诚,却恰好害死了子反。所以说:小忠是大忠的敌人。

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荀息说:“请用垂棘的玉璧和屈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贿赂虞公,请求借路,一定能成功。” 献公说:“垂棘的玉璧是我先君的宝物,屈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如果虞公接受礼物却不借路,怎么办?” 荀息说:“不会的。他若不借路,必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若接受礼物并借路,这就如同从内府取出宝物藏到外府,从内厩牵出骏马拴到外厩。您担心什么呢?” 献公同意了。于是派荀息把屈产的良马作为礼物,加上垂棘的玉璧,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公贪爱宝物和良马,想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国与虢国,就像车与车辅,车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虞虢的形势正是如此。先人说过:‘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虢国不灭亡,靠的是虞国;虞国不灭亡,也靠的是虢国。若借路,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呢?” 虞公不听,借了路。荀息攻打虢国,攻克了它。返回时攻打虞国,又攻克了它。荀息手捧玉璧、牵着骏马回报。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长了些。” 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中山国的厹繇国,智伯想攻打它却无路可走,就铸造了一口大钟,用两辆并排行驶的车才能运载,送给厹繇君。厹繇君准备削平高地、填平山溪来迎接大钟。赤章蔓枝劝谏说:“诗说:‘只有遵循法则才能安定国家。’智伯为什么给我们这么贵重的东西?智伯为人贪婪无信,必定是想攻打我们却无路可走,所以铸造大钟,用两车并排才能运载来送给您。您若削平高地、填平山溪迎接大钟,军队必定会跟着到来。” 厹繇君不听,过了一段时间又劝谏。君说:“大国与我们交好,你却反对,不吉祥。你不要再说了。” 赤章蔓枝说:“做臣子不忠贞是罪,忠贞却不被采用,我该远离了。” 他砍断车毂(表明不再回车)前往卫国,七天后厹繇灭亡。这是想得到大钟的欲望太强烈了。想得到大钟的欲望太强烈,那么安定厹繇的建议就被阻塞了。凡是听取建议时被欲望支配的情况,不可不审慎。所以最上等的是先战胜自己的欲望。

昌国君率领五国军队攻打齐国。齐国派触子为将,在济水边上迎战诸侯军队。齐王想开战,派人到触子那里,羞辱并呵斥他说:“不交战,一定灭绝你的宗族,掘平你的祖坟!” 触子十分痛苦,想让齐军战败,于是与诸侯军队交战,刚一交锋,就鸣金退却。齐军大败,诸侯军队乘胜追击。触子乘一辆战车逃走,没人知道他的下落,也听不到他的音讯。达子又率领残余士兵在秦周驻军,没有东西赏赐士兵,派人向齐王请求金钱。齐王发怒说:“你们这些残兵败将,怎么能给你们金钱?” 齐军与燕人交战,大败,达子战死,齐王逃到莒地。燕人追击败兵进入齐国都城,在美唐争抢齐国的金钱,抢得很多。这就是贪小利而失去大利的例子。

注释

荆龚王:即楚共王,“龚” 通 “共”,春秋时期楚国国君。

晋厉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与楚共王在鄢陵交战。

司马子反:名侧,字子反,楚国司马(军事长官)。

竖阳谷:“竖” 指童仆,阳谷是人名。

荀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智谋著称。

垂棘之璧:垂棘出产的玉璧,垂棘是晋国地名。

屈产之乘:屈产出产的良马,屈产是晋国地名。

宫之奇:春秋时期虞国大夫,以智慧著称。

厹繇(qiú yáo):春秋时期中山国的属国,位于今山西盂县。

赤章蔓枝:厹繇国大夫。

昌国君:即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将,曾率五国伐齐。

触子:战国时期齐国将领,“触” 是姓,“子” 是尊称。

延伸阅读

《吕氏春秋・权勋》

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以 “权衡利益,明辨小大” 为核心,通过子反醉酒、虞公借路等案例,阐述 “去小取大” 的决策智慧,可对照原文理解战国时期的利弊权衡思想。

《左传・僖公五年》

记载 “唇亡齿寒” 的典故,与文中宫之奇劝谏虞公的内容相互印证,展现春秋时期的邦交策略与历史教训。

《韩非子・十过》

收录 “智伯伐厹繇” 的故事,强调 “利令智昏” 的危害,与文中 “小利害大利” 的观点相通,体现法家对贪婪的批判。

《孙子兵法・九地篇》

提出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与文中 “圣人去小取大” 的决策原则相呼应,展现兵家对利益权衡的重视。

相关阅读

《史记・晋世家》

详细记载晋献公借路伐虢、灭虞的过程,与文中 “荀息假道” 的叙述相互印证,展现春秋时期的军事谋略与政治博弈。

《资治通鉴・周纪一》

司马光评价智伯之亡时说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与文中 “贪而无信” 的智伯形象对照,强调德行对决策的影响。

《菜根谭・概论》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 的处世哲学,可与文中 “去小利、存大义” 的价值观对照,展现传统智慧中的取舍之道。

《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对 “利益优先” 的政治策略分析,与文中 “利不可两得” 的现实判断形成跨文明对话,体现人类对利益权衡的共性思考。

《吕氏春秋通诠・权勋》

考据学家对 “鄢陵之战子反被杀”“智伯赠钟灭厹繇” 的史实考证,指出其与《左传》《战国策》的关联,展现战国时期的战争伦理与邦交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