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
分类:纪·季夏纪 浏览量:
五曰:五帝三王之於乐尽之矣。乱国之主未尝知乐者,是常主也。夫有天赏得为主,而未尝得主之实,此之谓大悲。是正坐於夕室也,其所谓正乃不正矣。
凡生,非一气之化也;长,非一物之任也;成,非一形之功也。故众正之所积,其福无不及也;众邪之所积,其祸无不逮也。其风雨则不适,其甘雨则不降,其霜雪则不时,寒暑则不当,阴阳失次,四时易节,人民淫烁不固,禽兽胎消不殖,草木庳小不滋,五谷萎败不成。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
故至乱之化:君臣相贼,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失人之纪,心若禽兽,长邪苟利,不知义理。
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有其状若人,苍衣赤首,不动,其名曰天衡;有其状若悬旍而赤,其名曰云旍;有其状若众马以斗,其名曰滑马;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
其日有斗蚀,有倍僪,有晕珥,有不光,有不及景,有众日并出,有昼盲,有霄见。
其月有薄蚀,有晖珥,有偏盲,有四月并出,有二月并见,有小月承大月,有大月承小月,有月蚀星,有出而无光。
其星有荧惑,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搀,有天竹,有天英,有天干,有贼星,有斗星,有宾星。
其气有上不属天,下不属地,有丰上杀下,有若水之波,有若山之楫;春则黄,夏则黑,秋则苍,冬则赤。
其妖孽有生如带,有鬼投其陴,有菟生雉,雉亦生鴳,有螟集其国,其音匈匈,国有游蛇西东,马牛乃言,犬彘乃连,有狼入於国,有人自天降,市有舞鸱,国有行飞,马有生角,雄鸡五足,有豕生而弥,鸡卵多毈,有社迁处,有豕生狗。
国有此物,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其残亡死丧,殄绝无类,流散循饥无日矣。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故子华子曰:“夫乱世之民,长短颉<吾午>百疾,民多疾疠,道多褓襁,盲秃伛尪,万怪皆生。”故乱世之主,乌闻至乐?不闻至乐,其乐不乐。
白话文翻译
第五种说法:五帝三王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运用已经达到了极致。而乱国的君主从未真正懂得音乐的本质,这些都是平庸的君主。他们有幸得到上天赏赐成为君主,却从未掌握君主的实质,这才是最大的悲哀。这就如同正坐在向西的房间里(夕阳照射),却认为所处的位置是正的,其实已经不正了。
大凡生命的诞生,不是单一气的造化;成长,不是单一物的责任;成就,不是单一形的功劳。所以众多正义积累起来,福祉没有不降临的;众多邪恶积累起来,灾祸没有不发生的。于是风雨失调,甘霖不降,霜雪不合时宜,寒暑失常,阴阳秩序混乱,四季节令颠倒,百姓精神散乱不得安宁,禽兽胚胎消损无法繁殖,草木矮小不能生长,五谷枯萎不能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制作音乐,又能怎样呢?
最混乱的世道教化是:君臣互相残害,长幼互相杀戮,父子互相残忍对待,兄弟互相诬陷,朋友互相背叛,夫妻互相冒犯,每日都处于相互危害之中,丧失人伦纲纪,心性如同禽兽,助长邪恶、苟且求利,不知义理为何物。
此时的云气形状有的像犬、像马、像白天鹅、像众多车辆;有的形状像人,穿黑衣、红头发、一动不动,名叫 “天衡”;有的形状像悬挂的红旗且呈赤色,名叫 “云旍”;有的形状像群马相斗,名叫 “滑马”;有的形状像众多植物开花生长,上黄下白,名叫 “蚩尤之旗”。
太阳出现的异常现象有:日斗(太阳黑子)、日食,有倍僪(太阳周围的光气)、晕珥(日晕和日珥),有光芒暗淡,有日落不及影(日落时无影子),有众多太阳并出,有白天昏暗,有星星在夜晚出现。
月亮出现的异常现象有:月食,有晖珥(月晕),有月面偏暗,有四个月亮并出,有两个月亮同现,有小月承接大月,有大月承接小月,有月亮掩蚀星星,有月亮升起却无光芒。
星辰的异常现象有:荧惑(火星运行异常),有彗星,有天棓、天搀、天竹、天英等妖星,有天干星,有贼星,有斗星,有宾星。
气象的异常有:有的气上不接天,下不接地;有的上宽下窄;有的像水波一样动荡;有的像山上的林木一样密集;春天出现黄色云气,夏天出现黑色云气,秋天出现青色云气,冬天出现赤色云气。
妖孽现象有:有像带子一样的怪草生长,有鬼物投掷城墙,有兔子变成野鸡,野鸡变成鴳雀,有螟虫聚集国都,发出匈匈之声,国有游蛇东西游走,马牛开口说话,犬猪交配,有狼进入国都,有人从天而降,集市上有猫头鹰起舞,国有飞行的怪物,马生出角,公鸡长五只脚,有猪生下类似猴的动物,鸡蛋多孵化不出,土地庙自行迁移,有猪生下狗。
国家出现这些现象,君主却不知惊恐并迅速改革,上天就会降下灾祸,凶灾必定加剧。国家将残破灭亡,百姓死亡绝种,流离失所、饥饿交加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这些都是乱国所产生的现象,多得数不清,用尽荆、越的竹子也写不完。所以子华子说:“乱世的百姓,生命长短不一、百病丛生,多患疫病,道路上尽是弃婴,盲人、秃子、驼背、瘸子等各种怪异之人都出现。” 因此,乱世的君主怎能听到极致的音乐?听不到极致的音乐,他们的音乐也就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
注释
五帝三王: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代指上古圣王。
夕室:向西的房间,因夕阳西下时室内光线偏斜,比喻乱世君主对 “正” 的认知偏差。
天衡、云旍(jīng)、滑马、蚩尤之旗:均为古代星占学中的异常云气名称,被视为灾异征兆。
斗蚀、倍僪(yù)、晕珥(ěr):斗蚀指太阳黑子或日食;倍僪指太阳周围的光气现象;晕珥指日晕、日珥等大气光学现象。
天棓(bàng)、天搀、天竹、天英:均为古代星占中的妖星名称,象征战乱、灾荒等祸事。
丰上杀下:上宽下窄的云气形状,古代认为预示上层强、下层弱的政治格局。
螟(míng):螟虫,危害庄稼的害虫,古代常与政治腐败关联,视为灾异。
颉 <吾午>(xié wǔ):原字形为 “颉 + 吾午”,此处指百姓寿命长短不一,“颉” 指不相上下,“吾午” 通 “龉龉”,矛盾、不齐之意。
褓襁(bǎo qiǎng):本指婴儿包裹布,此处代指弃婴,形容乱世民生凋敝。
延伸阅读
《吕氏春秋・明理》
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明理》,该篇集中列举乱世的自然灾异与社会乱象,强调 “众正积福,众邪积祸” 的因果观,可对照原文理解战国时期的灾异政治论。
《汉书・五行志》
汉代班固系统记录日食、地震等灾异与朝政的对应关系,如 “日蚀,阴侵阳,臣慢君”,与文中 “日有斗蚀,有倍僪” 的星占逻辑一致。
《春秋公羊传・庄公七年》
解释 “夜中星陨如雨” 为 “记异也”,体现《春秋》对灾异的关注,与文中 “其星有荧惑,有彗星” 的记录传统相通。
《论衡・谴告篇》
王充批判 “天人感应” 为 “虚言”,提出 “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可对比文中 “上帝降祸” 的神秘主义,展现古代唯物论与天命观的对立。
相关阅读
《尚书・微子》
记载商纣时期 “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描述乱世景象,与文中 “君臣相贼,长少相杀” 的混乱状态相呼应。
《礼记・中庸》
提出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将灾异与国家兴衰直接关联,可深化对 “众邪之所积,其祸无不逮” 的理解。
《资治通鉴・汉纪・成帝永始二年》
记录 “夜过中,星陨如雨,长二丈,鸡鸣止”,并附刘向 “天人相感” 的奏疏,体现汉代对灾异的政治解读。
《明季北略・灾异》
记载明末 “天鼓鸣,星陨如雨”“鸡生四足” 等怪象,与文中 “马有生角,雄鸡五足” 的叙事模式一致,反映乱世对异常现象的附会。
《孔子家语・五帝德》
孔子论述五帝 “仁厚及于鸟兽昆虫”,与文中乱世 “禽兽胎消不殖” 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儒家对圣王治世的理想。
发表评论(人工审核后显示)